【分享篇】解析企业的终端竞争之源
“学习力”竞争时代,最为本质的体现就是对竞争法则的改变。如今的竞争法则已不再是“大鱼吃小鱼”;而是“快鱼吃慢鱼,小鱼也可吃大鱼”。关键问题就在于,学习速度与变化速度的相互较量中哪个占据上风。
企业的终端竞争之源是什么呢?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论调:企业的竞争靠市场,市场的竞争靠产品,产品的竞争靠技术,技术的竞争靠人才;因此,企业的竞争,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。这样的观念,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业已过时。
人才之“底”其实并非真正的企业之根“底”,真正的企业之根“底”是人才的“学习力”。国内资深学习组织研究专家张声雄教授解释说,人才是有时间性的。你只能保证自己今天是人才,却无法保证明天的你依然是一个人才。他还指出,今天的大学生从毕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天算起,他4年来所学的知识已经有50老化掉了。因此,为了使明天的你依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才,一定得有“学习力”作为你的坚强后盾。如果你的“学习力”每况愈下,那你很可能从一个货真价实的“人才”变成你所置身的企业乃至社会的一个“包袱”。也就是说,在知识经济社会形态下,企业的竞争链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,各种形态的竞争,尤其是人才的竞争,最终归结为“学习力”的竞争。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,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财务控制系统,无论是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对外合资合作,企业都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。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,有且只有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强的“学习力”。因而,“学习力”才是企业的终端竞争之源。
所谓“学习力”,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、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、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。在知识爆炸的时代,唯有“学习力”强的人才才能成为长久的人才。好比同一单位引进两名同样大学毕业的人才,一名“学习力”一般,踏上社会之后不再继续刻苦学习了,三五年之后他的知识已被折旧了一半;而另一名“学习力”较强,踏上社会后一边用心工作一边努力学习,则三五年之后事业有成。因此,“学习力”才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。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就是今天的人才,今天的人才也不能保证明天也是人才。正所谓,人才诚可贵,学习价更高。
“学习力”竞争时代,最为本质的体现就是对竞争法则的改变。如今的竞争法则已不再是“大鱼吃小鱼”;而是“快鱼吃慢鱼,小鱼也可吃大鱼”。关键问题就在于,学习速度与变化速度的相互较量中哪个占据上风。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,有一个著名的公式,即L≥C,其涵义就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里,学习(Learning)速度要大于变化(Chang)速度。换一个角度讲,现代企业竞争,首先表现为学习速度的竞争,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学习与变革速度,赶不上外部环境变化速度,这个企业将会自然消亡。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迅速崛起,历经大浪淘沙的残酷现实之后,成就为浩瀚商海中流砥柱,正是得益于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,练就了博采众长的海绵吸水般的较强“学习力”。中国驰名商标“波司登”羽绒服之所以能够连续7年销量在全国遥遥领先,关键的关键在于公司总裁高德康善于时时学习,事事学习,处处学习,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,一步领先,步步领先,最终攀登上了品牌的高峰。
当然,事物的发展是双向的,既有得益于具备较强“学习力”而日益成长壮大的企业典范,也有由于缺乏“学习力”而跟不上时局变化被淘汰出局的灭迹企业。据统计,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,到了80年代已有1/3销声匿迹,到上个世纪末所剩更是寥寥无几。国外大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,而我国企业平均寿命较短为5年,其中,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.9年。当年,我们所熟知的“凤凰”、“永久”自行车,“红灯”收音机,盐城的“燕舞”集团,是何等的辉煌!今朝何在?真是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。
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,科技日新月异,经济飞速发展,竞争日益激烈,结局优胜劣汰。研究表明,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的总和。因此,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,政府与政府之间,城市与城市之间,企业与企业之间,已不再是“人才”的竞争,而是“学习力”的竞争,谁具备了较强的“学习力”,谁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信息,谁就有充分的“创造力”,从而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;否则,谁就在竞争中被无情而残酷地淘汰。这正应了摩尔定律一句名言:你永远不能休息,否则你将永远休息。
张声雄教授用“树根理论”更进一步阐释说,如果将一个企业比做一棵大树,“学习力”就是大树的根,也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根。“树根理论”告诉我们,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后劲和持久竞争力,不是单看这个企业取得了多少成果,而是着重看这个企业有多么强盛的“学习力”。这就好比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状况一样,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和果实累累的美好外在现象,因为再美好的外表,如果大树的根已经枯烂,那么眼前的所有繁荣景象很快就会“转头空”。所以,“学习力”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根,企业一定要培植自己的根,让自己的“根”越来越根深蒂固,只有这样,才能在日后所遭遇的大小风雨中依然能矗立如松柏。
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将“学习力”渗透到每一个人才、每一个企业,让人才能够事业有成,让企业能够兴旺发达?简言之,人才首先得是学习型个人,具备终身学习的动力、能力和毅力;企业首先得是学习型组织,构建灵活多样的宜人发展机制。
企业领导用心学习运用“学习型组织理论”。“学习型组织理论”是当今最前沿和最具竞争力的宏观管理理论之一,它产生于经济管理领域并迅速辐射至整个企业界。作为管理理论,它以强调拓展未来创造能力、重视心灵潜移默化、培养前瞻开阔思维为手段,通过激发员工工作中的生命意义来达到实现共同愿望的管理目的。学习型企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、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组织。与传统企业相比,学习型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提高员工的学习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;通过增强员工的创造力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;通过强调学习的共享性来升华企业的凝聚力。在这个组织中每个成员注重学习、超越自我和不断创新;在这个组织中工作学习化、学习工作化、工作和学习快乐化,员工能在工作中真实地体验到个人的价值,能在创新中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,并在“学习—工作—创新”的良性互动中达到与员工“双赢成长”。